2023年,我馆在市文化旅游委和市博物馆协会的深切关怀下,在区文化旅游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全区文旅事业发展目标,在进一步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建三级博物馆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23年度基本情况
我馆是江津区文化旅游委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位于江津城郊15公里的鹤山坪,占地面积20951平方米,核心展区面积33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53平方米。
2023年,我馆在编职工12名,劳务派遣人员12名,安保8名,保洁绿化4名。全年总支出518.1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48.38万元,项目支出269.79万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年初项目预算科学合理,资金执行率达到合同要求,免费开放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采取严格措施,把牢安全“关卡”,守住平安“红线”。2023年,重点工程陈独秀旧居消防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全馆消防、安防、文物保管、水电气管网、食品等综合安全检查15次,邀请消防、反恐专业人员培训授课2次、自主培训8次,日常进行消防训练10次、防暴训练9次、队列训练6次,开展微型消防站演练12次,开展综合安全培训暨全员应急演练2次,全年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故。
(二)主要荣誉
今年,成功加入市博物馆协会、川渝博物馆联盟;荣获2022年度博物馆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荣获第二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奖”;被公布为江津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成功创建江津区“无废景区”。
我馆职工在全国、市级、区级比赛中荣获首届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赛“最佳人气奖”、重庆市第四届“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重庆”推选活动“岗位服务明星”等15个奖项。
(三)亮点工作
1.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陈独秀馆班子成员带头躬身奉献在一线岗位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窗口敬业奉献、团结奋斗、守正创新、勇创佳绩。2023年,实施重要节庆开放夜场活动,其中,1月1日、5月1日、7月1日、10月1日等延长开馆时间至20点;进一步提高免费讲解比例,法定节假日期间每天开展4场定时免费讲解,遇客流高峰、特殊团队另酌情增加。
全年免费开放317天,累计服务2548小时,场馆讲解2174场,免费讲解比例超50%以上,接待观众25.3万人次。其中,重点接待了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原院长王伟光、全国政协常委、中宣部原副部长蒋建国、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田岩、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眈陆、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顾保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原局长刘建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吴向东等重要领导、专家,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赞赏和观众广泛好评。
2.“1+N”社教活动擦亮品牌
今年以来,我馆充分发挥宣讲优势,持续深化1个品牌活动影响力,培育N个特色活动逐步选树品牌,形成“1+N”品牌活动效应,进一步擦亮陈独秀馆文化品牌,扩大公共教育影响力和文化惠民力度,共计开展各类社教活动44个、81场次,服务群众27.5万人次。
一是持续深化1个品牌活动影响力。为讲好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陈独秀馆着力打造了红色经典宣教品牌——“永远的‘新青年’”主题宣讲。以故事串讲的形式从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唤醒了一批批“新青年”入手,生动刻画了建党百年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的典型故事。2023年,该宣讲被列入江津区委党校干部培训班、江津区教师教育进修校红色教育课程,同时进学校、进部队、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宣讲20多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二是推出N个特色活动选树品牌。
(1)培育青少年儿童社教品牌。我馆馆校合作特色项目——“学党史 传精神 呵幼苗 护成长”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育,自去年启动至今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先后与五举小学、江津实验小学合作,通过语言、礼仪、党史、红色故事、科普故事、实地讲解等多形式,分多期、系统性地展开培训,目前,已有9名学生成功通过考核,成为陈独秀馆“小小讲解员”,利用周末、暑期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团队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新一期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已进入实训阶段,将加大投入力度和项目持续性,力争打造成我馆重点社教品牌。
(2)坚持公益巡展巡讲。今年,原创展览1个:“手绘团圆”绘画成果展,合作展览10个:先后与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三峡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等场馆引进《犹记峥嵘岁月稠——宣传画中的家国情怀》《陈延年、陈乔年革命事迹展》等优秀展览,并前往重庆市大中小学校、镇街等开展巡展巡讲活动36次,惠及群众25万人次。
(3)五四青年节,成功举办了“新青年·向未来”五四主题活动。本次特别与安庆独秀园、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合作,三地联动共同弘扬红色文化,并邀请在津高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期间,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朗诵“写给烈士的一封信”、“青年榜样面对面”微宣讲、专家讲座、参观《赵一曼烈士事迹展》《陈延年、陈乔年革命事迹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观众和青年朋友认识到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发青年奋进的磅礴力量。
(4)续写陈独秀为当地百姓题写楹联的佳话,春节期间,重点开展“瑞兔迎新春 奋进启新程”陈独秀馆第十届文化大拜年活动。让名家春联、传统年俗、新春展览、江津非遗体验活动惠及当地百姓,让博物馆文化亲近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释放无穷魅力。
(5)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点,开展了喜乐元宵线上答题活动、清明节“穿越时空的对话——写给烈士的一封信”主题征文活动、5·18“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文物故事精品推介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科普之光点亮儿童梦想”活动、“手绘团圆”庆双节主题文化活动暨绘画成果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3个,惠民近2万人次。
3.交流合作高质量互动
一是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今年,陈独秀馆先后前往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参加了名人故居委员会2023年年会、“自信自强铸辉煌——红色文旅智慧融合发展峰会”暨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博物馆馆校共建学术会议等一系列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也搭建起与同类型博物馆学习交流的桥梁,在红色文化研究、文物保护利用、智慧文旅产业等方面为陈独秀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二是深化同区域性联盟的合作联系。今年,成功加入川渝博物馆联盟,积极响应并参加国际博物馆日重庆主场主题活动;受邀参加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的“乐尽天真——巴蜀汉代艺术中的美好生活”展览开幕式暨“巴山夜渝”传统文化市集开市仪式,陈独秀馆在市集上设立展位,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和江津历史文化;参加西南博物馆联盟年会暨“推进区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与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专题论坛;与赵一曼纪念馆签订《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展览交流协议书,并邀请该馆参加“新青年·向未来”五四主题活动;在川渝地区讲解员大赛中2次获奖,分别荣获首届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赛“最佳人气奖”、2023年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川渝红色文化创意传播技能邀请赛三等奖等,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巴蜀文旅走廊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结对帮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我市7个场馆结对帮扶,为其公益培训讲解队伍、提供活动支持、文创展览、展览优化等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宣讲队伍人才辈出,深受各级领导认可,我馆1名讲解员被遴选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作;区政府、区委宣传部等先后遴选我馆17人次,为江津春晚、全市新型智库工作推进会、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等8个全区大型活动担任随车讲解,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
4.文物保护利用成绩斐然
一是做好藏品征集和定级工作。2023年共征集藏品208件,其中采购藏品7件(套),包括《宇宙风》杂志1本、《国闻周报》杂志3本、《东方杂志》1本、《白屋吴生诗稿》1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1本、米斗1件,《新华日报》1份;获得捐赠藏品7件,包括劳模戴德佑捐赠的奖章及证书5件、箱子2件;复制抗战珍贵档案5件,包括《江津县政府、江津县第三区署关于嘉奖自愿出征军人的训令》《教育部战区中小学教师四川服务团关于感谢协助本团举办抗战宣传歌咏大会致江津县第三区署的函》等;征集与抗战、陈独秀相关的高清电子档案189件。
同时,8件藏品被认定为文物。12月邀请专家对陈独秀草书七言联、延年医院照片等12件藏品开展鉴定定级工作,经鉴定,陈独秀草书七言联被认定为二级文物,高君曼营救陈独秀所用的皮箱被认定为三级文物,另有延年医院照片等6件藏品被认定为一般文物。
二是因地制宜进行藏品保护。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硬件条件,在重要展厅和库房新增红外报警系统;在展厅展柜内新增调湿剂、温湿度指示器等设备;重新规整藏品库房,新添置2台恒温恒湿藏品储藏柜,定制了一批专门囊匣,大力提升藏品环境和安全系数。
三是实现藏品数字化管理。适应时代发展和博物馆考核对智慧博物馆建设要求,对新增藏品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开发了陈独秀馆藏品管理系统,保存藏品各类影像数据,实现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
四是维修维护基本陈列。展陈中新增加纸质藏品——陈独秀草书七言联,并设置玻璃立柜进行展示;对展厅内破损的80多块展示图板等进行换新,将展柜内说明牌由中文改为中英文双语,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五是加大基础研究。今年已发表论文4篇,研究项目1项:论文《从政治运动到启蒙思想——浅析陈独秀在受聘北大前的革命活动》,2023年6月收录于《第二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论文《抗战时期国立女子中学的发展历史考察》,2023年发表于《西南要会》;论文《明代涪州张氏家族墓志综合研究》,2023年2月发表于《西南要会》;论文《明代涪州张氏家族墓志综合研究》,2023年收录于《重庆历史与文化》;完成一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津区儒学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报告》。
六是开发系列文创。今年,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将文化文物创意构思逐步落地到产品设计上,新开发了独秀梅瓶、真丝团扇、创意书签、多功能背包、笔记本套装等10种文创产品,藏文化于器物,现文化于有形,让文创为文化传承赋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5.公共服务软硬件逐步完备
一是完成消防工程竣工验收。特邀市文物局领导、文博行业专家对陈独秀旧居消防工程进行实地检查,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消防水泵、变电柜和柴油机房等问题逐一整改到位,于10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消防工程的投入使用,为陈独秀馆消防安全再上一道保险。
三是不断完善安防系统。馆区新增巡更打卡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记录巡逻轨迹,规范了安保人员巡更值守,特别是夜间巡查工作;根据公安系统反恐防暴安全工作新要求,新增高清人脸识别摄像头,增加了摄像头数量,扩大了监控范围,减少了视角盲区。
四是新建成“云上博物馆”,9月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正式推出,包括航拍全景、360度内外景展示、线上藏品展示、语音导览及解说等内容,让观众随时随地“云游”秀馆。
巡更打卡系统
五是增加宣教硬件设备。新改造社教活动室一间,增加了专用桌椅、智能教学仪器等,改善社教环境,提升社教质量;在文化广场新安装户外高清LED显示屏,加大对广大观众宣传教育力度。
(四)主要业绩
2023年,我馆推出展览11个(其中原创展览1个、合作展览10个)、公益巡展36次、巡展讲解20场,惠及群众25万人次;开展公益讲座、红色宣讲、特色活动等社会教育活动33个(不包含展览场次),受众2.5万余人次;公开发表论文4篇,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新开发文创产品10种;参加线上全国博物馆高级讲习班、文明旅游培训等15次,前往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重庆等地学习16次,组织职工实地研学、普通话训练、文物知识拓展、宣讲训练等46次;媒体报道国家级1篇、省市级2篇、行业媒体3篇、区县级12篇、区政府网站及新媒体推文55期、区县级以下新媒体平台42期、我馆微信公众号推文108 期,微信公众号粉丝36948人。
重庆市江津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
2023年12月31日